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高瞻远瞩,对超高层建筑的管控划定了严格的界限。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高瞻远瞩,对超高层建筑的管控划定了严格的界限。此次会议,聚焦城市发展,部署了七大重点任务,旨在为城市披上一层更为科学、合理的“外衣”。

**七大重点任务**:

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以人民为中心,合理规划城市空间,避免无序蔓延,确保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宜居宜业。

2. **提升城市品质**: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3. **加强历史文化传承**: 挖掘城市历史底蕴,传承优秀文化,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焕发新的活力。

4. **推动绿色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5.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6. **推动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城市经济活力。

7.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迈入新阶段。在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的同时,聚焦七大重点任务,将为城市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片[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高瞻远瞩,对超高层建筑的管控划定了严格的界限。-振兴资源分享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聚焦于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会议对城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第五项任务着重强调了构建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其中,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成为此次会议的重点要求之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超高层建筑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塑造城市地标、推动建筑技术进步等方面,确实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这类建筑的成本与能耗居高不下,消防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且对周边建筑环境亦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我国人口总量逐渐下降,城市人地矛盾得以缓解,超高层建筑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必要性已不复存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若祥也表示,超高层建筑在安全韧性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在应对消防、恶劣天气等方面压力倍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正是为了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早在2020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便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并强调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县城住宅应以多层为主。

2021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下的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禁止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而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则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禁止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同时,还要强化既有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再次强调要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禁止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贾若祥认为,在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的要求下,未来将更好地统筹城市的空间、规模、功能结构,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使城市既美丽宜居,又安全韧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