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人数激增,中国高校宿舍紧张问题凸显

 

随着2024年研究生初试成绩的揭晓,许多考生在喜悦之余,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读研不仅学费昂贵,而且住宿问题成为一大难题。许多研究生在求学期间,仅租房费用就可能高达十万元。

2023年底,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宣布,将不再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宿舍。

为何名校研究生也面临租房困境?

并非所有研究生都面临无宿舍可住的问题,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专硕”学生,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早在十年前,就有部分高校开始不为专硕提供住宿。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就率先不为部分专硕提供宿舍。到了2020年,这一政策扩大至北师大北京校区的所有专硕生。

2018年,北京大学因宿舍有限,仅能为55%的硕士生提供床位,其余45%的专硕生需自行解决住宿问题。此举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有专硕学生致信校长,表达担忧。

截至2024年,全国至少有9所大学不向全日制专硕提供宿舍,至少25所大学不向非全日制或定向就业研究生提供宿舍。这些高校多位于一二线城市,尤其是北京等人口密集、房价高昂的城市。

部分高校虽未明确表示不提供住宿,但宿舍资源紧张,甚至需要通过抽签、摇号才能获得。

例如,南京大学提供一定的交通补贴,复旦大学则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并与外部公寓合作,通过摇号安排部分专硕生入住费用较低的公寓。

然而,这种协助并非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西南交通大学在2022年因“研究生抢宿舍”事件登上热搜,新生们需在入学前经历比“抢课”更激烈的“抢宿舍”过程,许多未能成功入住的学生不得不在校外租房。在那一年,湖南省内多所大学共同面临“宿舍短缺”的困境。由于供需失衡,湖南师范大学不得不将2000名研一新生安置在距离校园十余公里的金海谷郡中学[9]。湘潭大学则计划将大四学生的住宿从四人寝室调整为十人寝室[10]。

面对无宿舍可住的研究生,他们不得不选择租房。那些有过租房经历,尤其是曾在一线城市租房的人,都深知这一经历的艰辛。他们首先必须应对的是高昂的租金。

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他们通常已在所在城市有工作和住处,学校不提供住宿对他们的影响不大。然而,对于全日制专硕学生而言,情况则截然不同。

我们查阅了自如租房平台上北京大学中心校区附近的租金信息,发现若想在通勤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合租单间中居住,月租金至少需要2713元,这还不包括水电费、中介费和服务费等。三年专硕学习期间,花费十万元租金是常见的事。

相比之下,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住宿费用,住在燕园或万柳的宿舍,全年住宿费仅需约1000元[11]。

然而,每月近三千元的租金并不能保证住宿条件有多好,大多数房间位于老旧小区,面积不足12平方米,放置一张床和行李箱后便显得拥挤。此外,校外房源的消防规定以及房东的限制,使得学生难以像大学宿舍那样与多位同学合住一间以分摊租金。

若想节省租金并得到较好的住宿条件,学生可能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极端通勤。例如,北师大和北大的研究生若想找到月租2000元以上且面积超过十平方米的房源,很可能需要每天通勤两小时以上。对于早上八点的课程,其他人可能只需提前十几分钟起床,而他们可能需要早上六点就开始挤地铁。遇到晚上有课,回到家可能已是晚上十点多,其辛苦程度不亚于加班至深夜的“996”员工。

这些尚未深入社会的研究生在承受科研、毕业和求职压力的同时,还要与房东、中介和陌生的合租室友打交道。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一些专硕学生甚至通过实习和兼职来分担房租。他们可能白天上课、打工,晚上还要回家与室友发生争执。在深夜静思时,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学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