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想必大家在与亲朋好友欢聚时,品尝了众多丰盛的大鱼大肉和山珍海味。油腻辛辣的食物吃多了,自然会想要吃些水果来清理肠胃,消除油腻。然而,无论是色彩鲜艳的橘子还是清脆多汁的苹果,入口时却失去了记忆中那酸甜可口、层次丰富的口感。
舌尖上感受到的只有甜腻,甚至回味起来有些过于甜,就像在喝糖水。这不禁让人怀疑,过去几年,水果们是否集体进行了增甜“美容”,转型为“纯甜风”,从而给人们带来惊喜。
水果真的变得越来越甜了吗?这究竟是错觉,还是事实?
水果的甜度确实在增加
人类天生喜欢甜味。在许多人心中,水果就应该是最甜、最甜的那一种,比如大个头、深颜色的、果肉甜美的。
曾经那些酸得让人牙疼的青皮桔、涩得让人难以入口的葡萄、不够甜且皮厚的西瓜,都曾给我们的童年留下阴影。但不知从何时起,水果店老板可以自信地宣称“草莓甜过初恋,不甜不要钱”,街头的水果摊贩也用大喇叭宣传“西瓜,包甜”。
而且,水果的名字也彰显了它们的糖度,如蜜橘、沃柑、冰糖心苹果、枫糖李等。
那么,哪些水果让人们觉得越来越甜呢?我们统计了小红书平台上被提及“变甜”次数最多的水果,草莓、西瓜和苹果名列前茅。
草莓作为冬季的流行水果,过去一斤要卖三四十元,口感不够甜,味道平淡,让人心痛。但现在,买到一盒鲜甜多汁的草莓已不再困难。
然而,甜度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可能你觉得微甜的水果,在别人嘴里就变成了“致命甜”。
因此,我们还是以食物本身的含糖量为依据,来判断水果是否真的变甜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收集了不同水果在2002年和2023年测得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这包括了糖、酸、维生素等。通常认为,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占比越高,含糖量也越高。
结果显示,水果的含糖量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变化明显,其中葡萄的增长最为显著,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4.72%增至19.03%。樱桃、桃、杏等水果也有1.6%-3%的增长。
可以说,越来越甜已经成为水果培育的趋势。
你可能知道,如今我们常吃的水果经过品种改良,与原始野生品种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以西瓜为例,2009年市面上销售的七种无籽西瓜品种的平均含糖量不足10%,即便是甜度最高的西瓜中心部分,其最高含糖量也仅为11.7%[7]。然而,如今我们常见的高甜度品种,如全美2K,即便是甜度较低的西瓜边缘,其含糖量也达到了11.6%[8]。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波指出,近年来无论是推广水果品种还是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糖分含量[9]。
仅仅追求高甜度还不够,还需要低酸度
仅仅关注糖度变化是不够的。水果的风味包括口感和香气两个方面,其中甜味和酸味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水果的甜酸风味并非简单的甜味与酸味的相加,而是糖和酸共同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水果的甜度不仅取决于糖的含量,还与酸的比重有关[10]。
有些水果的甜度提升是通过降低酸度实现的,柑橘橙就是典型的例子。
2010年,研究人员对13个甜橙品种进行了测定,其含酸度普遍在1%以上。最酸的晚熟甜橙,其含酸量甚至达到了2.35%。到了2023年,对9种新品种柑橘的测定显示,其含酸度均在0.5%-0.9%之间,包括近年来在水果摊上非常受欢迎的沃柑、不知火(俗称丑橘)等[11][12]。